批发市场的升级改造与农产品流通现代化
广州江南果菜批发市场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叶灿江
一、提升批发市场业态,打造专业流通渠道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批发市场从小到大,特别是90年代以来,我国批发市场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成为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农产品批发市场在衔接产销、调节供求、沟通信息、促进农业产业化等方面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现在农产品批发市场已经成为我国农产品流通的中心环节和衔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与钮带。但中国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不平衡,东部沿海省市已基本饱和,中西部地区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但从总体上来讲,已基本完成发展期而进入调整期,面临着一个业态提升,扶优扶强,功能扩充,管理升级,二次创业的挑战。
批发市场不是简单的商品中转站,从世界批发市场发展趋势来看,批发市场必须具备商品集散、中心结算、信息传播和形成价格、加工配送等功能。因此,我国批发市场的发展必须围绕上述功能的实现来进行完善。逐步把批发市场建设成为商品集散中心、信息中心、价格形成中心、统一结算中心和加工配送中心。
二、加快市场升级改造,完善现代化服务功能
随着大市场、大流通的发展,我市场在2002年就开始立项改造。为保证市场正常的经营秩序,我江南市场实行边经营边改造的原则。通过对市场的升级改造,按交易品种划分,将市场分为十一个经营区域,并建设有配套设施,包括水果商务办公楼,污水处理站、垃圾压缩站、冷库、生活楼、银行等。完善市场功能,使用统一标识,使来往经营客商对市场的经营区域功能一目了然,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市场的交通和方便了顾客的购销。
为了更好的发挥现代化批发市场的交易功能,市场的交易配套电子结算系统及全方位电视监控系统;传统交易区为各具特色的钢结构交易棚经营国内外名、优、特、新的果菜,形成辐射全国、远销国内外果菜的集散中心;商务楼设有信息中心、结算中心、检测中心,配备现代化电子网络设备与检测仪器。市场内还设有监控系统、门禁系统,实行市场准入制度,创造了一个安全、可靠交易环境。
三、强化市场管理与净化市场服务,提升批发市场形象
我国政府要求:“进一步发展商品市场,在重要商品的产地、销地或集散地,建立大宗农产品、工业消费品和生产资料的批发市场。”因此,我国批发市场的建设重点是在重视市场硬件建设的同时,加强市场软件建设,特别是市场功能的完善,完成市场由外延扩张向内涵发展的过渡。
市场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管理与服务的竞争。办市场并不是简单的物业管理,而是要不断创新服务手段和方式,一切以客户的利益为前提,为客户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增强市场的凝聚力。
我们市场对环境卫生高度重视,要求市场的经营管理人员首先从思想上进行解放,转变了以前批发市场在交易时容易形成的“脏、乱、差”的意识。市场的环境卫生管理,得到了场内经营老板的认同和配合,同时我们借着广州市创卫的契机,对市场的环境进行了大的整顿。现在,江南市场的各个区域,经营面貌也焕然一新,各档口经营的农副产品都按照其规格进行合理有序的摆放。其次,随着市场加强各方面的宣传教育,并采用了很多的途径,让更多的人员参与到市场卫生的建设中来,现在市场很少见到随地乱丢、乱扔,也鲜见随地吐痰的现象。以前的一些陋习,通过管理和监督措施落实到位,得到了有效改善。整个市场的档主、客户、员工的卫生意识得到了普遍增强。
四、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实施绿色市场管理
政府把食品质量安全一直就作为发展农产品市场的重点,批发市场在升级改造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加强食品质量安全方面的管理。2008年中央1号文就强调“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规划,依法开展质量安全监测和检查,巩固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成果。深入实施无公害农产品行动计划,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机制,健全农产品标识和可追溯制度。”
江南果菜批发市场以保障食品安全为目的,以严格市场准入制度为核心,建立市场经销商台帐管理制度,对市场经营的档口进行例检、抽检相结合。并且以“提倡绿色消费、培育绿色市场、开辟绿色通道”为内容,根据市场的情况,制定了《绿色市场管理手册》和《绿色市场管理实施规则》,严格按照《农副产品绿色批发市场》(GB/T19220—2003)的国家标准要求,开展绿色市场管理,并鼓励市场与农产品生产基地挂钩,建立直供关系。江南市场从2007年8月份正式实施“绿色市场”管理以来,市场的管理水平得到了大幅提高,其中农副产品抽检合格率在99.5%以上,对不合格产品进行严格的封存和销毁,保证不让问题产品在市场内经营;市场的经销商、货车司机、采购人员对市场的管理服务的满意度达到96.2%;加大食品安全和经营的宣传和培训,提高了市场经营人员的业务水平;对市场的硬件、软件按照绿色市场的要求都进行了升级改造。
目前,江南果菜批发市场已经通过了认证外审专家的审核,是广东省首家获得“国家级绿色批发市场”。我市场按照绿色市场的要求管理,不仅在推进“三绿工程”上走在了同行业的前列,同时也进一步增强了市场的品牌效应。市场内有来自全国各地30多个省市地区的货车,其中有很多是慕名而来,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了市场的业务,07年市场的交易总额同比增长了7.06亿元。此外,同行业批发市场对江南市场的经营管理也有了更多的关注,实施绿色市场管理半年中,有六十多个业内同行来我市场参观学习。
五、加大对信息技术的升级改造,逐步实现中心结算
传统落后的对手交易,其弊端是拖欠货款、余帐交易,出现经济纠纷多,透明度低,给经营者造成诸多麻烦及不必要的损失。为此,市场改建后将开展拍卖、中心结算等现代交易模式,市场直接面对货主结算货款,使交易信息、价格信息达到准确、真实,增加交易的透明度,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农产品交易真正实现了“公平、公开、公正”,既降低了交易成本,又提高了流通效率,也规范了市场的管理,使客商放心交易,尤其是外国客商适应拍卖、中心结算等现代化交易模式,对促进我国的农产品和外国的农产品的交流,吸引更多的客商经营,达到共同分享农产品产销环节更大利润的目的。
去年我们市场对“食用菌区”进行中心结算的试点,结果是很成功的。今年我们准备将对市场里面其它区域也逐步推行中心结算,搭建现代化的交易平台。此外,市场还要加快信息资源的整合,拓展市场的物流配送功能和流通加工功能,逐步加强市场内档口经营产品价格公示的准确性和时效性,我们市场要培育一批现代经销商和市场大户,发展市场的电子商务,为市场的商户广开销路,同时也为江南市场增添创收途径。
六、进一步优化升级批发市场,实现战略性转变
近年来,中国的GDP保持强劲的增长态势,国民生产总值突破十万亿元。就我们广东省来讲,广东国民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增长的势头,特别是农业方面,出现好的趋势,消费得到加强,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加快,广东省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经初步核算,2007年广东GDP达到30673.71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增幅与近五年平均增速持平。 如之前预测,继1998年超过新加坡、2003年超过香港之后,在2007年广东经济总量超越台湾已基本没有悬念。按照常住人口计算,2007年广东人均GDP达4273美元,首次突破4000美元。
在这样的一个经济发展的形势下,如何进一步的促成批发市场的发展,实现现代化的农产品流通,是值得我们批发市场思考的。对于批发市场而言,快速的发展,是离不开国家政策的倾向和扶持。这些年,政府对全国的批发市场,尤其像我们农副批发市场提供了大量的政策和资金的支持。但相对于国外的批发市场,我们的先进程度还是远远不够的。如果能取得进一步的升级发展,完成现代化批发市场的功能,就需要更多更大的投入,这其中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而我国的批发市场获得资金的渠道和数量相对有限。为了批发市场长远的发展,获取市场快速发展所需要的资本,来进一步改善和规范市场的经营管理,我觉得上市融资是一个必然选择。从目前来看,国内批发市场上市的可以说是微乎其微。这很大原因就是我们批发市场在战略选择上,没有将上市提到工作的计划中。
我国批发市场要想继续加快市场的前进的脚步,扩大市场的经营范围,建成一个安全的、良好的经营环境,实现现代化流通,并且使得无形资本得到增值,上市融资是批发市场的必然选择。
七、升级改造过程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根据这些年的市场升级改造,以及对国内外其他批发市场的发展现状,我深切感受到,批发市场在促进流通现代化的大背景下,进行全方面升级改造的时,有几个问题是要注意的。
(一)首先,批发市场的升级改造务必要取得政府支持,管理可以借鉴国际经验。批发市场的升级改造只有与政府的政策、规划相匹配,才能取得更长远的发展,这是发展的方向性问题。同时,批发市场的管理建设是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可以借鉴国际先进同类批发市场的经验。
(二)企业的筹划。
1、要从发展战略高度来筹划和实行“升级改造”,长短结合,留有空间,形成一个有机整体。2、设施建设要先进适用。在空间上,可总体规划,分块实施; 在时间上,可长远规划,分期实施。既要防止“华而不实”,又要避免低水平“克隆”,总之要做到“先进适用”,“好看又中用”。3、要重视体制改革和制度建设,要以商户发展和市场发展为中心,走现代企业管理之路。
(三)几个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是:在选址、规模、用地布局、主辅业务、交易场所、道路、停车场、交易方式、环保绿化、保洁、计算机管理和6大中心(信息、检测、配送、结算、安全、废弃物处理) ,都应周密规划,科学协调,不可草率行事,以免造成市场“终生遗憾”或建成即弃。
|